屋頂上的紅衣人

Trisha Brown創作的《Roof Piece》- 眺望遠方

Léa Poiré

自1991年以來,L’Échangeur劇院不斷地發展壯大。它最初建立於僅有3,500人的費爾昂塔德努瓦小鎮內的一間舊工廠,在早期已推動駐場編舞創作,為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創作的藝術家提供支持。

提到城市空間的藝術和舞蹈與非劇場空間的對抗,《Roof Piece》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。然而,它不僅僅只是如此。它還探索在這種設定下視線的變化:表演者站在一條線上,分散得很遠,於紐約或龐坦的屋頂上互相跟著對方。第一位表演者發出一種信號,他即興表演一個動作,然後由第二位、第三位表演者等依次重複。由於他們相隔很遠,這個動作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有轉變,從而改變了這個動作的本質。觀眾一般被位於屋頂或者可以看到整個或部分場景的地方,因此他們與舞者相距相當遠。令人驚訝的是,觀眾和舞者都被沉醉在這種解讀的體驗中。

我從未表演過《Roof Piece》。在昂熱,我監督搭建平台,我們在水上安裝了一個平台。我知道的是,沒有預先設定的舞步。這樣太容易被識別,導致作品太輕易被複製。相反,作品的編舞在Trisha Brown標誌性的國際舞蹈風格中演變。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我嘗試定義這種風格,以及其身體性。我相信,這種風格所展示的是運動的基本規律,即重力、慣性。這些規律不依賴於我們,但在運動中起著定的作用。Trisha的舞團經常使用「momentum」(動量)這個英文字。它來自物理學;從技術上說,它描述的是運動的量,即質量與加速度的積。無需贅述理論,只要在空間中給手臂動量,你就可以感受到它。在我看來,這讓Trisha的風格具有種自由感,或是那標誌性的「釋放」感,這更像是放開,而不是一種放鬆。

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,這種技巧和Trisha Brown的作品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當時,我們參與了《Set and Reset》的重演。雖然我有芭蕾舞的背景,但它帶領我從形式和體驗上去探索另一種風格、全新的運動方式。那感覺就像被帶入另一個世界,對舞蹈的理解不再限於幾何方面,而是更加出於習慣的。當我開始編舞時,我想知道在這兩種範式之外還有哪些定義運動的方式。我開始研究以實際目標為主導的動作,比如擊打、投擲、躲避等。我試圖創造一種情境,建構一個對表演者來說非常具體,但觀眾無法識別的目標。這需要某種形式的扭曲,例如擊打幻想中的物體,或者用脆弱的身體部位,如喉嚨或肋骨來進行擊打。我建構的風格與Trisha Brown的舞者所展現的身體性相去甚遠。透過與該舞團的八名舞者一起創作一部新作品,我希望了解在不同的身體關係、不同的練習和編排運動的方式之間可以有怎樣的交流。在這方面的探索是無窮盡的。 

這次對Noé Soulier的採訪由Léa Poiré進行,並經過輕微編輯,令內容更清晰。 

Léa Poiré是在巴黎和里昂工作的獨立記者。她曾學習編舞,並在《Mouvement》雜誌負責舞蹈版,更是其中一名主編,目前是文化新聞記者和媒體編輯,她經常以研究員的身份與編舞家Mette Edvardsen合作。她和Laura Capelle正在編輯第四期《CN D》雜誌。

 

《Roof Piece》

編舞: Trisha Brown

表演者: Trisha Brown舞團

影片製作/聯合製作:影片於2015年10月在法國國家編舞中心和龐坦的屋頂錄製

https://www.numeridanse.tv/videotheque-danse/roof-piece 

 

「Trisha Brown & Noé Soulier」

Trisha Brown舞團項目

《Working Title 》 (1985年)

編舞:Trisha Brown

 《For M.G.: The Movie》(1991年) 

編舞:Trisha Brown

《New work》

編舞:Noé Soulier 

燈光